紙漿泵的啟動具體步驟有一下幾個方面:
1、在排漿口灌滿介質,以免泵啟動時因干磨造成內部部件損壞。
2、檢查泵的旋轉方向是否正確,應與泵體上標牌所指示的方向相符合,如果沒有要求,一般的紙漿泵站在電機端看,均為左進右出。
3、檢查系統中的閥是否在調定的許可壓力范圍。
4、用手轉動紙漿泵聯軸節,應感覺輕快,受力均勻。
5、將溢流閥的壓力調整到1.0MPA以下轉動10秒左右,檢查系統的動作,外泄漏、噪聲、溫升等是否正常。
6、點動電動機,看泵的轉動,聲音等是否正常。
7、不少于2秒的空負荷運轉,檢查泵的運轉聲音是否正常和液流的方向是否正確。
8、檢查液壓系統有沒有卸荷回路,防止滿載啟動或停機。
9、將溢流閥的壓力調整至液壓系統的保護壓力運行范圍。
紙漿泵一端或側與墻之間凈距不宜小于1.2~1.5m,兩排紙漿泵之間凈距不應小于2m。蒸汽往復紙漿泵的動力側和紙漿泵側應留有抽出活塞和拉桿的位置。紙漿泵布置在管廊下方或框架下方時,其上方應留出紙漿泵體安裝和檢修所需的空間。各種離心紙漿泵維修檢查所需空間。管道布置時,紙漿泵的兩側至少要留出一側做維修用。其它型式紙漿泵的維修檢查所需空間。
紙漿泵布置在管廊下方或框架下方時,其上方應留出紙漿泵體安裝和檢修所需的空間。各種離心紙漿泵維修檢查所需空間。管道布置時,紙漿泵的兩側至少要留出一側做維修用。其它型式紙漿泵的維修檢查所需空間。
各種濾芯的清洗步驟和替換:
1、網式和線隙式濾芯:清洗步驟為溶劑脫脂—>毛刷清掃—>水壓清洗一氣壓吹凈,干燥一組裝。
2、燒結金屬濾芯:可先用毛刷清掃,然后溶劑脫脂(或用加熱揮發法,400℃以下)—>水壓及氣壓吹洗(反向壓力o.4~0.5MPa)—>酸處理—>水壓、氣壓吹洗—>氣壓吹凈脫水、干燥。
3、紙質濾芯:根據壓力表或堵塞指示器指示的過濾阻抗,替換新濾芯,一般不清洗。
拆開清洗后的過濾器,應在清潔的環境中,按拆卸順序組裝起來,若需替換濾芯應按規格替換,規格包括外觀和材質相同,過濾精度及不怕壓能力相同等。對于過濾器內所用密封件要按材質規格替換,并注意裝配質量,否則會產生泄漏,吸漿和排漿損耗以及吸人空氣等故障。
從外嚙合紙漿泵的工作原理和結構不難看出,影響外嚙合紙漿泵自吸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紙漿泵齒輪齒頂與齒底的間隙大小,間隙越大,自吸能力越小。也就是說紙漿泵兩個齒輪之間的徑向間隙和軸向間隙大小會直接影響紙漿泵的自吸能力大小。
2、紙漿泵齒輪兩側的止推板與齒輪的端面間隙大小直接影響著紙漿泵的自吸能力的大小。
3、外嚙合紙漿泵的前后泵蓋間的墊片厚薄直接影響著紙漿泵的自吸能力的大小。
4、紙漿泵密封部位漏氣或是紙漿泵進入口管路漏氣也是影響紙漿泵自吸能力的重要方面。在擺線內嚙合紙漿泵中,內轉子為主動輪,外轉子為從動論,內外轉子的速比i=Z1/Z2。由于內外轉子齒數有一齒差,在嚙合過程中有“二次嚙合”存在。因此能形成幾個立的封閉包液腔。
隨著內外轉子的嚙合旋轉,各包液腔的容積發生不同的變化,當包液腔容積由小變大時,包液腔內產生局部真空,在大氣壓力作用下,液體通過進入口管道和泵蓋上的環形槽,進入泵腔開始吸液。當包液腔容積達到大時,吸液過程結束。當包液腔內的容積由大變小時,包液腔內的液體就從另一個環形槽壓出,此為泵的排出過程。泵在工作過程中,內轉子的一個齒轉過一周,出現一個工作循環,即完成泵吸液至排液過程。一個轉子泵的內轉子有個齒,它每旋轉一周,需要出現個與上述腔相同的工作循環,泵便通過個工作循環連續不斷地向外輸液,故內外轉子繞互相平行的兩軸線做不同速度的同向運轉時,必發生相對運動,此運動使內外轉子間產生不斷變化的空間,并與吸液排液道接通,以達到吸排液的目的。
在內嚙合紙漿泵和擺線內內嚙合紙漿泵的工作原理和結構也不難看出,內嚙合紙漿泵的自吸能力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內外轉子之間的間隙大小和轉子同月牙板之間的間隙大小以及轉子與后泵蓋之間的間隙大小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