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出料齒輪泵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四大故障分析:
一、油封磨損,膠封老化
卸荷片的橡膠油封老化變質,失去彈性,對高壓油腔和低壓油腔失去了密封隔離作用,會產生高壓油腔的油壓往低壓油腔,稱為“內漏”,它降低了油泵的工作壓力和流量。真空出料齒輪泵它的正常工作壓力為100~110kg/平方厘米,正常輸油量是46L/min,標準的卸荷片橡膠油封是57×43。自緊油封是PG25×42×10的骨架式油封,它的損壞或年久失效,空氣便從油封與主軸軸頸之間的縫隙或從進油口接盤與油泵殼體結合處被吸入油泵,經回油管進入油箱,在油箱中產生大量氣泡。會造成油箱中的油液減少,發動機油底槽中油液增多現象,使農具提升緩慢或不能提升。需要換油封才可排除此故障。
二、油泵內部零件磨損
真空出料齒輪泵內部零件磨損會造成內漏。其中浮動軸套與齒輪端面之間泄漏面積大,是造成內漏的主要部位。這部分漏損量占全部內漏的50%~70%左右。磨損內漏的真空出料齒輪泵其容積速率下降,油泵輸出功率低于輸入功率。其損耗全部轉變為熱能,因此會引起油泵過熱。若將結合平面壓緊,因工作時浮動軸套會有少量運動而造成磨損,結果使農具提升緩慢或不能提升,這樣的浮動軸套需要換或修理。
三、油泵殼體的磨損
主要是浮動軸套孔的磨損(齒輪軸與軸套的正常間隙是0.09~0.175mm,大的不可以超過0.20mm)。齒輪工作受壓力油的作用,齒輪尖部靠近油泵殼體,磨損泵體的低壓腔部分。另一種磨損是殼體內工作面成圓周似的磨損,這種磨損主要是添加的油液不凈所致,所以需要添加沒有雜質的油液。
四、機油泵供油量不足或無油壓現象:
工作裝置提升緩慢,提升時發抖或不能提升;油箱或油管內有氣泡;提升時液壓系統發出“唧、唧”聲音;拖拉機剛啟動時工作裝置能提升,工作一段時間油溫升高后,則提升緩慢或不能提升;輕負荷時能提升,重負荷時不能提升。
真空出料齒輪泵和羅茨油泵都是屬于容積式泵,真空出料齒輪泵屬于齒輪式容積泵,容積式凸輪泵,下面,小編詳細來說一說他們的區別。
一、結構不同
真空出料齒輪泵主要有齒輪、軸、泵體、泵蓋、軸承套、軸端密封等組成。羅茨油泵由泵體、泵蓋、軸、齒輪、轉子、填料、壓蓋等部件組成。
二、動力端轉數不同
真空出料齒輪泵多用于直連電機,常用六級電機或四級電機,轉數960-1440轉每分鐘,羅茨油泵有皮帶傳動,齒輪減速機等驅動形式,理論轉數在50-500轉每分鐘。
三、輸送工況有所不同
真空出料齒輪泵適用于輸送不含固體顆粒和纖維,溫度不高于150℃、粘度為5~1500cst的潤滑油或性質類似潤滑油的其它液體。羅茨油泵可用于輸送高粘度物料。
四、工作原理不同
真空出料齒輪泵是由一對齒輪在泵體中相互嚙合,由于齒頂于泵體內孔之間、齒端于側板之間的間隙很小,把吸油腔和壓油腔隔開,形成高低壓腔,齒輪旋轉時,油箱中的油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進入吸油腔,齒輪的另一側逐漸進入嚙合,把齒間的油擠壓出去,輸送到管路中。齒輪不斷轉動,真空出料齒輪泵完成連續的吸油和壓油。
真空出料齒輪泵使用規定電壓線路電壓不超過抽液泵牌上所規定電壓的±10%方可使用。真空出料齒輪泵裝置。真空出料齒輪泵如何裝備,開箱后按結構示意圖裝配,接上電動機,并緊接連電機,使之泵體與電機為一體,上接好出水輪管。
真空出料齒輪泵在下列情況下不可以使用,在使用過程中如發現絕緣損壞,電源線工電纜護套破裂,插頭插座開裂或接觸不良,以及斷續運轉,出現嚴懲火花等故障時,電機外殼操作時,應立即進行修理。
真空出料齒輪泵不同軸承的選用方法:
真空出料齒輪泵內部分為滑動軸承與滾動軸承兩種,兩種泵根據不同的工況來進行適當選擇愈會延長泵的使用壽命,當然價格方面也是有差別的。
一、滾動軸承的潤滑
采用滾動軸承的真空出料齒輪泵軸承潤滑方式,有的利用端面間隙高壓油泄漏引到軸承腔,有的采用和吸油腔相連的低壓潤滑。
二、滑動軸承的潤滑
采用雙金屬薄壁軸承和采用DU軸承壓配結構的滑動軸承潤滑方式,目前以在軸承內孔加直槽或螺旋槽結構為主。